据光明网消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依照商务部的建议做出决定:自2024年10月16日开始,针对原产于美国和日本的进口氢碘酸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征收期限为5年。早在2018年10月15日时,商务部就已发布2018年第80号公告,宣布自2018年10月1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和日本的进口氢碘酸征收反倾销税,当时设定的实施期限也是5年。其中,美国公司适用的税率为123.4%,日本公司的税率为41.1%。
中国此次的举措绝非偶然。在光学材料的制备方面,氢碘酸这种强酸性化学物质存在广泛的应用,像光纤、光学透镜等的制备都会用到它,而且它能溶解某些无机物质从而用于玻璃处理。在芯片制造的部分工艺里,尤其是涉及光学元件生产和精密加工时,氢碘酸也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美日两国在高精度设备和材料领域技术优势显著,它们大规模倾销氢碘酸,会给中国本土相关产业带来非常大的竞争压力。所以,中国此次主动出击,设立反倾销税,目的正是防止美日在光学设备及其他领域利用氢碘酸进行倾销。
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审慎的决策,商务部决定将反倾销税的征收期限延长五年。其间,有关部门充分考量了国内企业的诉求与真实的情况,并且针对从美国和日本进口的氢碘酸的倾销幅度,以及其对中国本土产业造成损害的程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评估结果清晰表明:美日两国相关这类的产品的价格远低于成本价,这给中国同行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这一决定无疑为中国本土企业营造了更为稳定的发展环境。在反倾销措施的助力下,国内生产商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在过去,美日进口的氢碘酸可能因价格低等因素,在国内市场上大肆抢夺份额,这让我国本土企业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
如今征收反倾销税,国内企业就有了喘息之机。有了这样的机会,企业就能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甚至有可能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然而,也有一些人存在担忧,他们在想这是否会导致市场上氢碘酸的价格持续上涨。如果价格涨幅太大,那些需要氢碘酸的企业,其成本必然会相应增加。
氢碘酸,这一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化学原料,在高科技产业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半导体制造方面,氢碘酸被用作清洗剂,这一应用对芯片等高精度电子元件的生产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中国针对氢碘酸征收反倾销税,这一行为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保护国内产业,另一方面也还是为了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主导权。这一措施无疑给美日等国发出了警示信号,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现出中国在科技战里坚定的态度和雄厚的实力。在未来,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会愈发激烈,不过中国具备信心与决心在这场不见硝烟的较量中获取胜利。
据央视新闻消息,德国总理朔尔茨于近期在德国议会发表讲话之际,明确对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政策予以批评。朔尔茨指出,欧盟内部有17个国家并不支持该政策,而且欧盟的多数汽车生产商也持反对态度。在此之前,德国总理朔尔茨已于本月2日就欧盟对华电动车加征一定的关税一事表达了明确的反对与批评意见。
欧盟成员国代表4月4日投票通过了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欧盟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拟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终反补贴税。这一决定一经公布就遭到德国政府、德国多家车企和舆论的明确反对。
观察者网援引彭博社的报道称,德国汽车制造商目前依旧掌控着近15%的中国市场,不过这一比例相较于疫情之前已经有所降低。更为不妙的是,其在电动汽车领域所占的市场占有率还不足10%。若不能迅速改变这样的情况,当前的低迷态势或许就会发展成全面溃败。本地品牌借助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已经证实自己在质量方面能够与大众、宝马、梅赛德斯 - 奔驰等德国汽车品牌一较高下,而且在价格和技术层面更胜一筹。报道分析认为,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主导了燃油车时代之后,滋生出了自满情绪,他们低估了新竞争对手所带来的威胁,并且不舍得放弃燃油汽车带来的利润。
中国已针对欧盟部分产品采取反制举措,例如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这使欧洲的白兰地产业遭受了较大冲击。不过,中国与欧盟之间的相关谈判并未停止,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双方都在努力通过对话和协商化解分歧,期望找到一个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欧盟方面也展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期望与中国达成一项双方均能接受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