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斯诺克直播大厅

地址1: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华南城环球物流中心502

地址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市龙岗区华南城M13栋120号

电话:0755-28815622

E-mail:robin@honvei.com

产品中心
首页 > 产品中心
一水柠檬酸(山东英轩)

无机硅化物产业高水平发展思考与研究

来源:斯诺克直播大厅    发布时间:2024-04-08 06:16:25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

订购热线:0755-28815622
产品描述

  习主席《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毫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应该是科学发展和高水平发展的战略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全面增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才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雄厚物质基础”。

  经济社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渐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是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从侧重外延式增长向侧重内生性增长、从高能耗高污染支撑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清洁生产的全部过程转变,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

  面对国际社会环境与能源问题政治化倾向日益凸显,全球化市场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ECO退化的严峻形势和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时代背景,无机硅化物产业如何推进生产经营集约化、产品高质高值化、生产的全部过程绿色化、污染排放低(零)化、企业管理智能化进程,提高参与或引领全球化市场之间的竞争能力,是本课题需要思考探讨的问题。

  图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机硅化物分会2019年分会会长和专家委员会(扩大)会议暨智能制造和高水平发展高峰论坛会开幕式。中国化工报记者姜小毛摄

  无机硅化物是指以石英砂为主要的组成原材料,通过化学合成的含二氧化硅的化合物,以有没有可溶性特征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可溶性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硅酸钠、偏硅酸钠、硅酸钾、硅溶胶、速溶泡花碱等;另一类是不溶性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白炭黑、硅胶、二氧化硅气凝胶、沸石分子筛等。无机硅化物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诸如石化、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军工、食品、制药、橡胶、涂料、铸造、农药、饲料、钢铁、建材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属无机盐制造业(代码2612)。

  无机硅化合物产业在我国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随技术进步和一直增长的新需求拉动,我国无机硅化物的生产能力和产品产量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产品产量双双跃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我国无机硅化物企业达到360个,设计年生产能力965万吨,年产量765万吨,年产值235亿元[注1]。

  为寻找和阐述无机硅化物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历史起点,我们从生产规模及产业集中度、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资源利用和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商品市场竞争力四个维度对我国无机硅化物产业现状做简要分析。

  据无机硅化物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18年度,无机硅化物产业中,前20强企业年销售量为180万吨,占产业总产销量的23.5%;从企业的空间布局上看,全产业360家企业主要分布在山东、福建、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西、河北等省份[注2]。结合近几年对无机硅化物企业现场考察,能够准确的看出我国无机硅化物产业显著特点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在产品)上下游产业链衔接程度低。

  虽然无机硅化物产品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小部分新材料在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中也有一定地位,但从国民经济整体上看,由于无机盐行业内部就至少有20多个细分小类,而无机盐行业本身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属于小类产业。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宏观经济政策中,难于形成国家战略的产业地位,长期以来“重要而缺少重视”是无机硅化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基本面,因此唤起无机硅化物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历史自觉是无机硅化物产业的企业家们、科研人员及其全体员工的历史担当。

  我国无机硅化物生产发端于19世纪,起步于基础产品硅酸钠,1883年上海江苏药水厂开始生产硅酸钠,以后相继在北京、青岛、天津、杭州等地建起了泡花碱厂。改革开放40年来,无机硅化物企业主动融入全球化市场,逐步奠定了无机硅产品生产大国的国际地位。

  综观无机硅化物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无论是技术工艺还是技术装备,刻有历史痕迹的迭代性和先进与落后共存性特征十分明显,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在近十年内新建,包括改建、扩建和迁建的企业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和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等相对较好,部分企业可与国际上先进企业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水平并跑;一部分创建历史比较早的企业,在经过了阶段性的技术改造后,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体上是较为先进的主要生产系统与相对落后(总图布局不合理、系统设备老化、有的设备处淘汰状态、环保设施配套程度低等)的辅助生产系统共存,尤其在国家节能减排宏观政策倒逼下处进步与分化中;同样有一部分创建历史比较早的企业由于区域空间布局变化、技术进步滞后、技术工艺和技术装备的历史包袱沉重,在市场和政策双重压力下,有的在被边缘化的条件下勉强维持着生产,有的则在环保风暴中被关停转产。

  2010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机硅化物分会组织编写了《无机硅化物行业准入条件(报批稿)》[注3],规定了现有生产线和新(改)建生产线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准入门槛。

  2019年初,无机硅化物分会又组织专家对新(改)建生产线的相关指标进行了修订,形成了修订后的讨论稿。尽管这些指标尚未经有关部门的审查确认,但作为研究资料,还是反映了无机硅化物产业资源利用和污染物产生与排放的现状,见表1-2。

  从表1-2能够准确的看出,无机硅化物单位产品能耗和水耗强度比较大,这样的一种情况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布局上会受区域资源赋存条件制约,在营商环境上会受到正在我国推进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政策调控影响;从物料平衡角度看,单位产品水和硫酸盐酸消耗强度大,相应会带来单位产品废水(污水)产生和排放量大,同样受制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和环境管理调控的影响。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栗歆《在无机硅化物分会2018年年会上的讲话》指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蓬勃发展,无机硅化物产业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已形成硅酸钠、硅胶、白炭黑、硅溶胶和分子筛五大系列产品,基本的产品已居世界之最,硅酸钠产能达450万吨/年以上,沉淀法白炭黑产能达200万吨/年以上。同时行业的技术、设备、加工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高端化、专用化水准不断提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无机硅生产大国。未来,进一步提升硅酸钠产品质量,生产出高模数硅酸钠、功能性特种二氧化硅、高端硅溶胶、特殊用途的白炭黑等高质量、高精细的高端产品以替代进口,将成为新的硅产业梦。”

  根据《无机硅化物行业深度报告(2017年版)》,“目前国内无机硅化物企业产品结构,大多数是中低档的。如硅酸钠,要达到美国PQ公司的低铁、低铝和色泽透明,让其能用在生产高档、高的附加价值的沉淀法白炭黑、硅胶、硅溶胶和特种二氧化硅生产上,能使它的产值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成倍的增长,不仅能替代进口,还能高价出口。沉淀法白炭黑、硅胶、硅溶胶等产品如能达到优质硅酸钠质量水平,就可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目前绝大部分是生产低档工业级的硅酸钠产品,仅用于干燥剂、吸附剂乃至宠物用品,而无法用于催化剂、消光剂、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高档产品的局面,从而成倍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可见,无机硅化物产品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的市场体系和中低档的配套保障能力已经基本形成,但在全球化市场条件下,用世界眼光审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角度看,我国无机硅化物产品中高质化、高值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竞争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这为无机硅化物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是不可多得的内生性动力源之一。

  “十八大”报告说明:“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ECO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无机硅化物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企业新经济机制,把生态建设要求融入到公司制作过程、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在创新引领下实现企业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生态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把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物产生(排放)量最小化的生态效率目标融入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全生产的全部过程[注4],见图2-1。

  根据图2-1所示,假定条件1:原辅材料(能源)输入量为100%,产品的产出量为100%,这个生产的全部过程不会有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是清洁绿色的生产的全部过程。

  假定条件2:当原辅材料(能源)输入量为100%,产品的产量只有70%或者n%等,基于物料平衡原则,相应就有30%或者n%等的物料(能源)成为废弃物(废弃能)。这30%或者n%等废弃物(废弃能)若还有合理的经济价值,技术上还能进行资源化利用(能源梯级利用),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制定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微观依据;但当这30%或者n%等废弃物(废弃能)如果在经济上没有使用价值,技术上也不能够实现资源化利用,只能进入符合环保要求的无害化处置环节。由于无害化处置会减损企业的当年效益,这是形成我国环境失衡积弊一个重要源头。

  假定条件3:原辅材料(能源)输入量为100%,产品的产出量80%或者n%,但这一些产品在使用若干年后也会被更新淘汰,有的未到使用年数的限制就报废了。如何把这些废旧资源进一步资源化(再制造利用或再生利用等)利用,这就是我国促进循环经济的微观立法依据。

  节约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既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更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体量的增加和累积,生产过程中形成对废弃物(下脚料、边角料)资源化、产品在生命周期结束后再制造、再利用等,就形成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根据有关专业机构的测算,“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会达到17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节能环保产业分为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三个板块,有23个产业分类和176个(高效节能68、先进环保50、资源循环利用58)行业分类;851个产品和服务,其中高效节能产业有275个产品和服务,先进环保产业有324个产品和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有252个产品和服务。

  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另一方面人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条件下,真正值钱的资源是人的智力资源,而智力资源又依赖于教育和产业才能变现,这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客观实象。

  在互联网+智慧+和5G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时代条件下,当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赋予保值增值资本属性后就形成了自然资本和智力资本,把自然资本和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中资本体系,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方式,也是企业构建新经济机制的最佳机遇和最终选择。

  企业的运行机制建设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要确立管理主体,围绕体制效率这个中心,设计管理层级和管理流程;二是通过制度或体系建设确立管理规范,解决“怎么管”和“管什么”等问题;三是要消除管理中的特权,解决好执行力的问题;四是进行根植于企业文化的机制建设。

  纵观国际国内工业企业管理机制的历史演变,由于企业文化和价值取向不同,大致有以下三个发展阶段或者称之为三种模式:一是根植于“工具论”文化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以生产资料拥有者主导管理,把被管理者看作是最大限度获取企业利益(实质上是资本利益)的工具。这种管理机制由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容易形成劳资关系紧张,时而升级为对抗,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根植于“资源论”文化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首先是把被管理者看成是一种人力资源,一方面通过聘请职业经理,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生产资料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在分配上除工资外,增加了福利(红包、旅游资助、生日小费等)的激励措施。三是根植于“智本论”文化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就是赋予自然资源、智力资源具有保值增值的资本属性,在自然资源、智力资源、金融资源所有者间形成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伙伴关系”,通过在分配上贯彻“彻底的成果主义”原则,最大限度激励劳动者围绕共同利益目标在公司或企业的平台上,为了自己也为了公司或企业而进行创造性工作。这种管理机制解决了管理中经常出现“管而死、放而乱”的悖论现象,契合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纳才才能纳财”的企业发展规律。有资料表明,世界上有部分500强企业早在20世界9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行这种机制,华为和海尔的“人单合一”机制就是我国企业新经济机制建设的一面旗帜。

  企业的清洁发展和绿色发展是一个全员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简称“三全”过程,要充分发挥每个劳动者个体在日常的岗位操作、岗位管理、岗位研发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只有把企业的经营盈利目标与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废弃物产生排放量最小化的生态效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赋予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的资本属性,把劳动者在企业清洁发展和绿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在机制上完成升级转型,才能有效推进企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也是政府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条条线线的落实载体,可谓“上有千条线,下穿企业一根针”。

  从企业发展主体角度看,企业发展有两个重要方面需要去不断研究,不断的适应。

  一是政治经济方面。由企业经济发展的“政治关联性”决定,这方面是要研究和解决企业发展的政策适应性问题。

  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很多企业能够敏锐把握宏观产业政策的脉动,在“用足用好政策”上下功夫,主动融入产业发展的主流,为做大做强企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

  二是技术经济方面。由企业经济发展的“市场关联性”决定,这方面是要研究和解决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适应性问题。

  有两个发展脉络,一是在适应或引导市场方面,通过对产品技术和服务技能不断完善和创新,奠定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能力基础,形成技术生产力;二是在企业管理和营商环境拓展方面,以更高的内部管理效率和更强资源吸纳效率,形成管理生产力。

  在我国把生态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建设深入推进的历史阶段中,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实际上已经基本清晰,就是通过若干年的不断努力,用渐进式或跃进式的积累优化与整合,建成基于新经济机制的“绿色制造”企业和“智能制造”企业。

  根据工信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产业绿色发展的阶段性实践,产业绿色发展在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发展要求:即坚持社会层面侧重统筹管理和产业协同;园区层面侧重集成与产业藕合;企业层面侧重绿色制造;产品层面侧重绿色设计的生态化取向。

  1、产品的绿色设计。早在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3〕58号)的文件,提出了开展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的要求。

  绿色设计是按照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系统考虑原材料选用、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对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原材料,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设计活动。产品的绿色设计技术趋势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方面优化设计方案,达到投入资源总量最小化、种类数和有毒有害物最少化;另一方面重点关注可回收、可维护、可拆卸、可再造等环境设计目标,达到产品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资源利用率和再用率最大化的目的。选择量大面广、与消费者紧密相关、条件成熟的产品,应用产品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采用高性能、轻量化、绿色环保的新材料,开发具有无害化、节能、环保、高可靠性、长寿命和易回收等特性的绿色产品[注5]。

  2、企业生产的绿色制造。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16〕586号)文件指出:“绿色工厂是制造业的生产单元,是绿色制造的实施主体,属于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绿色化。加快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从生产过程的全要素角度看,绿色制造的主要技术趋势有以下但又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环节。尽可能考虑材料使用少、对人及环境无害或少害、生产和使用过程低(零)排放、易回收和再资源化等相关问题。

  (2)生产环节。尽可能考虑降低资源消耗、实现水和能源的梯次利用、建立以副产品为投入品的产业共生链、使用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等相关问题。

  (3)选用原料。尽可能考虑具有环境友好、低(无)毒性、可回收和再资源化等相关问题。

  (4)车间布局。尽可能考虑是否具有安全、健康、环保和高效等相关问题,注重围绕内部物流能耗最小化原则展开布局。

  (5)生产工艺。尽可能考虑采用具有短流程、资源低消耗、废弃物低(零)排放特征的工艺,对工艺环节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合理处理和再利用,以实现排放和废弃减量化。

  (6)商品包装。尽可能考虑满足减量化(Reduce)、可回收再用(Reuse)、可循环再生(Recycle)、可降解处理(Degradable)的无公害绿色包装“3R1D”原则[注6]。

  3、 园区层面的集成与产业耦合。绿色园区是突出绿色理念和要求的生产企业和基础设施集聚平台。推动园区绿色化,要在园区规划、空间布局、产业链设计、能源利用、资源利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运行管理等方面贯彻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理念,从而实现具备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特色的绿色园区。

  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集成性、耐久性、高效性、经济性和易维护的特点。道路设施建设追求最小化能源使用和最大化时间利用效率。能源和水等基础资源供给、各种废弃物(污染物)处理排放具有专业化和规模化效应,将资源综合利用、园区生态景观、园区集成管理和公共资源共享等融为一体,构建副产品交换、水和能源企业间梯次利用、信息和物流服务共享、共性技术集成研发等具有动静产业藕合特色的绿色发展机制[注7]。

  4、社会层面的统筹管理和产业协同。积极吸引具有规模效益的专业化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的企业,开展产品降级再用、废弃产品拆卸、零部件再造、材料再生、微生物降解、焚烧获能和堆肥等再资源化和环境净化的工作;按照“谁生产谁负责回收”的原则,突出在回收环节原企业“生产者负责制”延伸责任制度的主体地位,生产商可以采用将回收处理业务外包给有资质的回收商代理执行等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建立有效的逆向回收物流链,同时在社会政策方面,要统筹处理好政府、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和回收商之间的利益互动关系[注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习主席在2017年12月8日下午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指出,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更好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大数据资源是网络经济时代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创新要素,对促进全面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智能制造技术方向和趋势性特征。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产业链各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注9]。

  从生产过程看,智能制造是围绕制造目的而实现能源流、物料流和信息流(价值流)的实时自平衡和自统一,见图3-1。

  智能制造发展是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网络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图3-1可以看出,能源流、物料流和信息流(价值流)从三者部分重叠发展到三者有机结合(自平衡,自统一)的重叠是一个过程,不仅依赖于信息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且依赖于人类对产业发展及其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制造过程机理规律的把握,依赖于大数据的积累和人类经验的固化。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战略热点、战略支点和战略难点。

  智能制造使产业生产方式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征;使产业分工方式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专业化和一体化等特征;使产业组织方式上呈现出网络化、平台化和扁平化等特征;在商业模式上,从以厂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体验和个性成为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注10]。

  2、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主要包含智能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系统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系统,突出一种高度柔性与集成的方式,借助计算机模拟的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的智能制造。有前景的智能制造技术主要有但又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智能技术。因为IMS的目标是计算机模拟制造业人类专家的智能活动,从而取代或延伸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因此人工智能技术成为IMS关键技术之一。

  (2)虚拟制造技术。虚拟制造技术可以在产品设计阶段就模拟出该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而更有效,更经济、更灵活的组织生产,实现了产品开发周期最短,产品成本最低,产品质量最优,生产效率最高的制造方式。

  (3)自律能力构筑。即收集和理解环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强大的知识库和基于知识的模型是自律能力的基础。

  (4)自组织和超柔性。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各组成单元能够依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自行组成一种最佳结构,类似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如同一群人类专家组成的整体一样[注11]。

  3、智能制造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印发《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提出的智能制造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

  智能制造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智能制造主要有但又不限于以下几种模式[注12]。

  (1)离散型智能制造。即车间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基于三维模型的产品设计与仿真,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关键制造工艺的数值模拟以及加工、装配的可视化仿真;先进传感、控制、检测、装配、物流及智能化工艺装备与生产管理软件高度集成;现场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高效协同与集成。

  (2)流程型智能制造。即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数字化建模;生产流程可视化、生产工艺可预测优化;智能传感及仪器仪表、网络化控制与分析、在线检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在生产管控中实现高度集成;实时数据采集与工艺数据库平台、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3)网络协同制造。即建立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企业间研发系统、信息系统、运营管理系统可横向集成,信息数据资源在企业内外可交互共享。企业间、企业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实现集聚与对接,设计、供应、制造和服务环节实现并行组织和协同优化。

  (4)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即产品可模块化设计和个性化组合; 建有用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平台和各层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能提供用户需求特征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服务;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实现集成和协同优化。

  (5)远程运维服务。即建有标准化信息采集与控制系统、自动诊断系统、基于专家系统的故障预测模型和故障索引知识库;可实现装备(产品)远程无人操控、工作环境预警、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自修复;建立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平台、核心配件生命周期分析平台、用户使用习惯信息模型;可对智能装备(产品)提供健康状况监测、虚拟设备维护方案制定与执行、最优使用方案推送、创新应用开放等服务。

  通过对无机硅化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研讨,无机硅化物产业是国民经济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有着光明和深远的前景,为使产业发展进一步融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潮流中,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议。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无机硅化物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中已经奠定了生产大国地位,但在我国工业经济体系中,产业规模和产业体量“小而微”的特征明显,难于形成国家战略。但无机硅化物产品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是无机硅化物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纺织、电子信息、军工、食品、制药、橡胶、涂料、农药、饲料等十五个以上领域,是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产品;二是无机硅化物产品中部分高质、高值产品被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军事工业中的应用,在战略节点上具有不可或缺性。我们要通过梳理和编制有关“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品和服务目录”等方式,讲好这“两个不可或缺”的故事,在国家战略层面和省市发展战略层面争取到某个战略节点或战略方面,进一步拓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政府管理的空间环境。尤其要下大力气宣传好诸如主动作为拓展“一带一路”市场空间;推进产品差异化发展、产业链耦合发展、高质高值化发展;组织实施技术装备绿色化智能化促进工程的企业典型,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改变公众对无机硅化物企业就是资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大户的传统观念,让其真切的感受到无机硅化物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与绿色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还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

  科技引领硅化物产品高质高值化发展有两个侧重面,一是要着力推进企业“汇智纳才”新经济机制建设。人才是企业创新和发展第一资源,要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汇智纳才”的新经济机制,把智力资源赋予保值增值的资本属性,在分配上贯彻“彻底的成果主义”,形成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集聚高地。在此基础上,就有关产品高质高值化、生产过程绿色化、企业管理智能化方面的国际国内的研发成果和案例进行收集和介绍;列出需要研究开发的诸如高模数硅酸钠、功能性特种二氧化硅、高端硅溶胶、特殊用途的白炭黑等重点技术清单及其企业需求,进行招贤纳士,组织力量定位定向开发。

  二是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学研平台、技术开发战略合作平台、专家技术咨询平台、检测检验合作平台等,形成研发资源的集成共享和创新信息多渠道,创新合作宽领域,创新成果惠产业的新局面。

  产业的升级转型这个老话题在节能环保标准要求日益趋严的形势下是一个新挑战,这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研究解决好政治经济方面的政策适用性问题,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为指导,就企业的空间布局定位和企业规模、产品或在产品的上下游衔接、产品结构和资源消耗结构优化、节能环保设施的提标性适应、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等在产业政策和政府管理空间的范围内,设想或者设计好企业升级转型的总体定位和总体目标,明确阶段性任务和转型路径。

  二是要着力研究解决好技术经济方面的市场适应性问题,研究把握市场发展、技术趋势及其产品供需变化规律,找准产品研发的着眼点、找对绿色发展和智能发展的发力点,开展基于新经济机制的绿色工厂和智慧工厂建设。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追求发展变革的时代。改革在深入发展中,产业政策也随形势变化在不断演进中,诸如我国产业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节能环保标准的提标从严、国际国内能源环境问题的政治化趋向、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或者产品的此消彼长等情况,都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影响和挑战。要注意研究宏观调控中的政策走向,要在不变的产业政策指向性中求稳和应势适时调整的产业政策阶段性中求变,不断寻找企业高质量发展机会,全力规避产业政策演进中的风险,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有人说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有三种精神,即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科学精神。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科学发展,实际上只有基于科学精神的企业家精神和基于科学精神的工匠精神,有了科学精神我们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康庄大道上创造新的辉煌。

  [注9、10、11]《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与工业转型升级》青岛市社科院刘志亭研究员课件

  中化新网讯 11月24日,2023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机硅化物分会会长和专家委员会(扩大)会议暨低碳发展论坛在湖北宜昌召开,会议总结了今年专家委员会工作,提出了明年专家委员会工作计划。中国无机盐工....

  3月23日,2023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年会暨硅基产业高峰论坛在广西北海召开,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机硅化物分会会长周法海作了题为《稳增长、谋发展,积极构建无机硅...

  气相二氧化硅是一种高新技术超微细无机硅材料之一,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吸附力强、表面自由能大、化学纯度高、分散性能好、热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以其优越的稳定性、补强性、增稠性和触变性,在众...

  中化新网讯近日,2021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机硅化物分会分会长和专家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会上明确了2022年专家委员会工作内容。

  12月9日,2021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无机硅化物分会分会长和专家委员会(扩大)工作会议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会上进行了专题技术讲座,与会专家、分会会长、副会长、...

  12月17日,2020年全国无机硅化物行业年会暨行业高水平发展研讨会在山东德州召开。会议布置了行业2021年的3项工作任务。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邮编:1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