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黄酒在周朝以前,由于受生产条件的限制,是只供皇室及贵族饮用的。到了东周和秦朝,提出了“唯酒无量,不及乱”的酒德问题,产生了朦胧的酒文化,这有很大的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酒文化。到汉代,黄酒的酿造技术已非常成熟,用曲技术已让人们掌握了,酿酒作坊迅速发展,美酒佳酿不断出现。就是在白酒开始盛起的元代,皇家宴席上常饮的琼华汁、玉团春、流霞酒等,也都是黄酒。从明清直至民国初年,在我们日常酒种均已出现的情况下,黄酒仍然是全国非常流行的酒种。
黄酒作为我国最古老的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越王勾践的“箪醪劳师”到书圣王羲之的曲水流觞;从沈园题壁“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到咸亨酒店的“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黄酒从悠远的文人墨客手中传承至今日,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仍然值得我们去回味、去享受。
黄酒营养健康的一面已被人淡忘,特别是黄酒传统消费区之外的人们,就更加不熟悉黄酒的这一特性。黄酒的养生功效已被现代科学证实,营养成分也已分子化。就营养健康而言,要从所有酒中选出个“最”来,黄酒应是不二之选。
黄酒内含18种氨基酸,总含量每升在5.5克左右,其中含人体必需的,而又无法合成的8种氨基酸为2.55克,是啤酒的11倍,葡萄酒的12倍,其中尤其是人体发育不可缺的赖氨酸含量达1.25毫克,还有以琥珀酸为主的有机酸近10种、维生素多种。黄酒中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也非常丰富,经测定有18种之多,其中钙、镁、钾、铁、锌、铬、锗、铜、磷等含量较丰富,在黄酒这种酸性介质中,其存在状态为有机盐类物质,表现形式为生物活性物质,一旦它们进入人体中时,极易被吸收,可以充分补充人体所缺乏的微量元素,起到调整人体生理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功能。怪不得人们会慷慨的将“液体蛋糕”的美誉送给黄酒。
古人称黄酒为“天之美禄”真是非常贴切,论营养健康,黄酒要高于各酒种,论历史和文化内涵,黄酒决不亚于白酒。也正是黄酒所具有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比保健酒多了一层光环。
我们从历史文化内涵、营养养生以及吨酒价位三个方面来衡量四大酒种综合价值,结果显示,相较其他三种酒,黄酒具有吸引消费者及扩大消费群体的优势。共2页 1 2收藏到网摘博采百度推荐打印大 中 小
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700美元,按国际上的经验,人均GDP过1000美元是消费升级的触动点。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是必然的。国家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2005年的36.7%下降到2006年前9月份的35.7%;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虽然较高,为45.5%,但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3.6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说明的是食品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虽然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在下降,但同时传递出的一个信号是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品质的要求提高了。从酒类消费的角度来看,消费升级的概念主要体现以下几层含义:
一是消费者开始倾向消费低度和健康的酒品。黄酒的低度和营养恰合消费诉求;二是享受型饮酒越来越受推崇。酒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饮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想想曹操“煮酒论英雄”的豪情,回味王羲之的“曲水流觞”的惬意,寻思苏轼“把酒问青天”的恬淡和闲适,那种感觉只有饮者自知;三是转向中档及中高档酒品的消费。高档白酒主要消费方式是送礼和宴请上;而黄酒的主要消费方式是自饮,我们认为自饮者选择的黄酒产品档次将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中档和中高档。上海“和酒”和“石库门”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国的酿酒产业政策对黄酒行业发展是积极扶持的。国家酿酒行业政策是:贯彻“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的方针,积极实施“四个转变”,重点发展葡萄酒、水果酒,积极发展黄酒,稳步发展啤酒,控制白酒总量。对黄酒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消费税上,黄酒的消费税是我们日常酒种中最轻的。
我们按13亿人口计算,2005年国内黄酒人均消费量为1.54升。年度白酒人均消费量为2.76升、年度啤酒人均消费量为23.55升,与白酒、啤酒相比,黄酒的年人均消费量仍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国家对白酒生产量的控制,并以重税相待,白酒消费向高端和超高端走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白酒产量的下降及产品结构的走势为黄酒的发展预留了较为可观的中档及中高档市场空间,在国家政策的一抑一扬影响下,黄酒企业的发展环境趋好,加上黄酒生产企业自身对这种营养、低度、低耗粮,同时又不失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黄酒的宣传造势,黄酒未来的发展空间将更为广阔。
2004年10月,央视宣布将黄酒行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之一,给予广告贷款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给予了黄酒企业实质的支持,为黄酒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次年,“古越龙山”的广告现身央视,预计明年“会稽山”的广告也将出现在央视。这不单单宣传了绍兴黄酒,更重要的是提供给消费者认识黄酒的一个契机,央视广告的宣传对黄酒发展的推动是不言而喻的。
酒这种饮品,不单单是以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家文化辐射力(不论对内与对外)的强弱,受制于该国的整体国力。整体国力强,辐射力就强,反之就弱。高价洋酒在国内的大行其道是很好的例证。
歌德曾有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认为随着国力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提升,人们将更加珍视民族特有的历史悠久的事物,并重回消费视野,重新受到推崇,随着文化辐射力的不断扩升,文化的物化品也将流行于国际。
黄酒的温和、内敛、格致高雅恰是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物化品。我们认为在国家经济水平不断攀升、人民自信心不断提高、国民收入逐年创下新高的今日,本民族特有的、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物化品如黄酒必将重新被人们认识和推崇。如日韩的空手道、跆拳道以及清酒和浊酒(黄酒是两者的鼻祖)都在其经济强劲上升期得到国民的推崇,进而推向全球。
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酒种,用曲酿造是其之首创。这种低度、健康,同时又蕴含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内涵的酒品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古老的也可以是现代的、时尚的,随着民族自信心的不断提升,黄酒这种暗合人们消费诉求的饮品必将迎来消费的春天。
2.5创新赋予黄酒新的活力黄酒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无数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品牌,但前些年来,黄酒行业的停滞不前也是不争的事实。主要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黄酒营销理念的落后,大部分企业忘了酒香也要靠吆喝;二是国企经营体制的弊端,由于大型的黄酒企业基本都是国营的,体制和机制上都束缚了企业前进的动力和创新的思想;三是产品老化,创新不足。
1998年,和酒作为开创黄酒创新的先驱首先闯入了“死气沉沉”的黄酒行业,它犹如一条鲶鱼般搅动起整个黄酒行业。它自创品牌,推销“和”的理念,符合人们对现今社会的观感和期盼,同时也符合对我国“和”文化的传承。此外在产品的口味和包装上进行改良,在营销上借鉴其他酒种成功的营销模式,并进行必要的创新,市场认可了和酒,并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花钱的那群人。目前和酒已经占领上海30%的黄酒市场,并且加快了向外埠市场进军的步伐。和酒的成功告诉我们,黄酒并不是没有市场,黄酒并不是不能吸引年轻消费者,黄酒也可以这样的现代、时尚。创新对黄酒企业非常重要,在产品、包装和营销上黄酒都要进一步创新。
第一食品金枫酒厂的“石库门”是后起之秀,相对和酒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一半的上海黄酒市场是金枫酒厂的天下。金枫酒厂大大延长了黄酒的全年生产时间,使黄酒全年都可以生产,而且机械化的生产也大大提高了黄酒的生产效率。目前以“石库门”和“和酒”为代表的“海派”黄酒与以古越龙山和会稽山为代表的“浙派”黄酒已成分庭抗礼之势。
以前,在商务社交场所很难见到黄酒的身影,近些年,各行业龙头通过创新产品都相继推出符合这一市场需求的产品,如金枫酒厂的“经典”和“锦绣”系列、古越龙山的“二十年陈国宴花雕酒”等中高档黄酒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
在黄酒的喝法上也有创新,以前,黄酒一般是在冬天温后喝,现在有了创新改良的产品后,在夏天,年轻、时尚的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在加冰或加话梅后品味黄酒。
正是由于这些创新,形成了一条较为全面的黄酒产品体系,扩大了黄酒的消费群体。我们大家都认为现在黄酒至少在产品的结构体系上已经做好了与其他酒种抢夺市场份额的准备。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